TVU云制播赋能校园体育赛事——北体大第55届田径运动会转播实践全记录(转载)

此次转播采用TVU 云制播与传统EFP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案,通过12个机位、4级导播切换,完成了为期两天的全流程信号制作。

编者按

本文详细记录了北京体育大学第55届田径运动会转播的完整历程。作者以总导演视角,分享了这次集结77名师生、组建11个专业组别的大型转播项目的实践经验。

此次转播采用TVU云制播与传统EFP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案,通过12个机位、4级导播切换,完成了为期两天的全流程信号制作。尽管赛前面临设备进场延迟、系统调试时间紧张等挑战,团队最终取得佳绩:抖音话题浏览量破8500万,直播观看总量222.7万,话题登上北京热榜第二;与腾讯新闻合作覆盖70万+用户;首创第二现场直播带货模式,为校园赛事商业化探索新路。

文章总结了8条实践经验,涵盖系统方案、时间管理、团队协作、新媒体运营等维度,为高校体育赛事转播提供了系统性的操作指南和经验借鉴。小编特此转载,希望这份充满温度的转播手记,能为更多有志于体育赛事制作的师生提供借鉴和启发。

赛事转播我先行!

今天的赛事转播研究苑邀请到了北京体育大学22级制作班的王洛曦同学,看看王洛曦同学对于赛事转播的实践有什么感想能与我们分享吧。

22级制作班

王洛曦

北京体育大学第55届田径运动会(总导演)

距离这次校田径运动会的转播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但关于校运会的那些回忆画面每天都会在我的脑海中闪过。关于这次转播我其实表达的有很多,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希望制作班的学弟学妹们能从中收获一些经验,争取把我们的转播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一、前期策划

1、系统、机位方案设计

大约3月初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基于EFP系统,较早地进行了机位图的设计。3月10号,TVU的沈东身老师受邀来到学校为我们授课,并在课后对我们的校运会转播进行指导实践。之后的几天我们也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对本次校运会的系统设计进行探讨,除此之外,吴垠老师也带着我和沈郑跃同学去到英东田径场进行实地的观察,让我们对现场制作环境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制作班老师以及TVU公司的几位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独立的完成了本次校运会转播的系统设计,并基于系统图对转播机位进行了优化布置。本次校运会转播最终采取了传统EFP系统与TVU云转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2个机位,4级导播(径赛、跳高、跳远和综合),对4月23号、24号两天四个单元的比赛进行全流程公用信号制作。

由于本次转播系统相对复杂,层级划分较多,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其实也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讯道机光缆的长度,图传设备的稳定性,制作区的布局划分、云端的切换和信号调度等等,都让这次转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但在老师们以及沈郑跃同学的帮助下,我们还是针对实际情况设计出来一套相对合理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系统。那段时间里,真的十分感谢我们制作班的每一位老师,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前期策划阶段对我们进行真诚且有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老师对我们绝对的信任,相信我们能把这件事做好。

2、团队组建及岗位分工

本次校运会转播团队由来自北体新传学院的共77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分为导播组、摄像组、EVS慢动组、字幕组、垫片组、音频组、现场导演组、技术组、新媒体组、腾讯新闻组以及第二现场直播带货组等111个组别。在徐明明老师、吴垠老师、亓鹏老师以及刘琳老师等四位老师的指导下,转播团队顺利完成了为时两天的校运会转播任务。

导播组主要由22制作班的黄泽晗等五位同学以及21制作班的田煜薇学姐组成。本次校运会转播的导播切换分四级进行,分别是径赛、跳高、跳远以及综合。EVS慢动组由22制作班的李涵玉和白宇萱同学担任导演,由四位23制作班的同学以及七位24级学硕班的研究生担任慢动操作员。字幕组由三名同学组成,其中,22制作班的黄一纯同学作为字幕导演,负责径赛字幕的制作,来自23新闻班的杨经盼和24新闻班的黎国栋同学负责田赛字幕的制作。垫片组由22制作班的周沁怡同学担任组长,在全组的努力下,完成了片头片尾以及3个垫片的内容制作。音频组由22制作班的张馨月和王乐然两位同学负责,负责对,现场声、解说声以及单边采访声等三路音频信号的收录和调节。现场导演组由8位同学组成,其中,22制作班的王亦哲和柳玉涵同学担任组长,现场导演在比赛现场的不同点位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有力保障了转播工作的顺利进行。技术组由3位同学构成,22制作班的沈郑跃同学担任技术组组长。技术组工作任务艰巨,需要保障比赛期间转播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时解决各类技术问题。新媒体组在22制作班汪海斌和陈双同学的统筹组织下,完成本届田径运动会的新媒体传播工作,做大传播声量,提高赛事影响力。腾讯新闻组由泮文杰、严晓颖和潘璐等11位新传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组成,承担着本次校运会转播与腾讯新闻进行内容合作的重要任务。

直播带货组由彭扉楠、张煜佳等6名同学组成,负责本次校运会第二现场直播间的搭建和运营。

总的来说,由于本次校运会转播的体量之大,板块之多,机构之复杂,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把转播团队组建起来实际上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尤其是在不同岗位的分配上,我需要了解每位同学的特点,包括转播技能以及个人性格等多个方面。这次的团队组建工作实际上从三月中旬一直持续到了四月初,中间我听取了各位老师的意见,多次对不同岗位进行人员调整,以达到每个同学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完成转播工作。比如刚开始在摄像岗位的分配上,我并没有做到把重要的机位按照优先级顺序分配给合适的同学。吴垠老师和刘琳老师在发现这个问题后,跟我进行了一些交流,并给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后边我也是根据老师们的意见又对摄像人员的分配进行调整,以求更高效,更合理。

3、腾讯新闻专题搭建

在今年三月初的时候,腾讯新闻的杨洁老师来到北体大,跟徐明明老师讨论了今年北体大田径运动会与腾讯新闻体育进行内容合作的可能性。在双方达成共识后,我们便开始着手这次合作项目的内容策划。在经过跟徐老师的以及24级学硕班同学的沟通后,我们决定让24级学硕班的同学来负责这次内容合作项目。后面我找到严晓颖学姐和潘璐学姐来帮忙统筹把控这一块的内容产出。两位学姐作为20级体育赛事制作方向班的学姐,大赛的制作经验非常丰富,我也非常感谢两位学姐愿意担任这样的角色。

在组建好腾讯新闻组的团队之后,我也多次跟晓颖姐、潘璐姐以及在腾讯新闻体育实习的泮文杰学长一起探讨这次合作项目的内容策划,这其中就包括北体校运会专题的页面设计,板块划分,人员分配等等。其实在那段时间了,我们也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在赛程的呈现形式、直播账号的搭建以赛事信息同步等等。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之下,我们还是在开赛之前完成了腾讯新闻端内北体大校运会专题的搭建工作。

4、北体Live+第二现场直播间搭建

第二现场直播间的搭建是我们本次校运会转播的创新尝试。其基本模式是通过在我们北体Live+的微信视频号上进行北体校运会推流直播的同时,开通商品橱窗,并挂链北体文创等实体商品,充分利用体大校运会热度反哺于学校和学院专业建设。由于是初次尝试,我们并没有相关的经验,整个过程中我们都是在不断摸索和学习中进行的。

实际上在正式直播开始之前,我们的第二现场团队也是花费了大量精力,克服种种困难,以求在直播前能够做好相对充分的准备。团队共由六位同学组成,在彭扉楠和张煜佳同学的统筹组织下,在制作班各位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团队从三月中旬开始策划第二直播间的策划执行方案,并在之后相继完成账号的孵化养成,相关达人联络,赛前线上预热传播,北体之夜线下传播,选品定价及上线、直播设备调试等各项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那段时间里,我真切感受到这支六人组成的团队,对于这件事情的认真态度和用心良苦,而我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向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其实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这支团队为之努力、促其变好的过程,本身就有着巨大价值。

二、中期培训

在完成团队组建后,一直到校运会开始之前,我们针对不同岗位组织了多场培训,这其中最主要的包括3月31号针对23制作班同学的EFP系统培训,4月9号的EVS培训,4月11号的摄像培训,4月14号的新媒体组培训以及4月17号的现场导演踩场培训。

首先,感谢沈郑跃同学为23制作班的同学们对EFP系统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虽然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他们并没有太多的赛事转播经验,在此之前也是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EFP系统的信号制作。通过这次培训,让大家对于赛事转播的整体逻辑以及EFP系统的制作流程和特点有了概念性的认识,这也为后面同学们参加本次校运会转播提供了一定支撑。那次培训之后,沈郑跃同学带着23制作班的钱成和王偌宇同学进行EFP的接线实操,而由他们组成的技术组也在本次转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感谢吴垠老师和刘琳老师在4月11号的摄像培训会中,对我们摄像组的同学进行的指导帮助。本次转播涉及的机位机型较多,再加我们摄像师人手有限,并且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讯道机以及我们实验室里小摄像机的使用经验,所以综合以上这些因素,这次摄像培训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培训当天,我在对校运会的机位设计进行讲解之后,吴垠老师和刘琳老师开始手把手的教大家不同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培训结束后,吴垠老师也在摄像群里去给大家传授一些经验,并及时同步了本届校运会的一些重点运动员信息,这都有助于大家在校运会转播中能更好的做好摄像师这个重要岗位。

同时也非常感谢EVS的许靖老师,在4月9号来到北体大为evs组的同学们进行evs慢动操作员的实践指导。其实培训当天发生了一些意外状况 就是我们的慢动机缺少了视分接口,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多接了几台监视器进行培训。在这种堪称“艰难”的条件下,许老师还是对我们同学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认真解答我们所有的疑惑。也非常感谢李涵玉和白宇萱同学,在这次培训中为组内同学传递操作经验。两位同学去年跟着21级的学姐们一起完成了北京体育大学第54届田径运动会的慢动信号制作,具有相对丰富的慢动制作经验,所以我觉得她们也是担任本届校运会转播慢动作导演的最合适人选。

由于本次转播的制作结构相对复杂,因此对于现场导演组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赛前我也跟两位现场导演的组长进行多次沟通并及时同步赛事信息,以便能让大家在转播中能够更好的各司其职,完成岗位工作。与此同时,本届校运会新媒体组的任务同样十分艰巨。汪海斌和陈双同学在汲取去年新媒体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4月14号对本组同学进行内容培训,同步内容制作规划,为做大今年校运会的传播声量做出巨大的努力。

三、赛前设备进场、彩排

1、设备进场

我们原计划定在4月18号将转播设备搬进英东田径场,但计划赶不上变化。18号下午由于突降大雨,进场时间只能往后推迟。因此我们18号当天也仅仅是把外借的转播设备搬运到现场制作区。19号上午,在23级几位男同学的帮助下,我们花费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将EFP设备从南办公楼搬运到英东田径场。在这期间,我多次联络后勤处老师能够协调车辆帮助我们搬运设备,最后也是在各部门的配合下,我们顺利在19号中午之前完成设备的进场工作。

2、系统搭建、调试

完成设备进场后,在亓鹏老师的指导下,沈郑跃带着两位技术组的同学开始系统搭建工作。因为实际操作存在较大难度,但设备搭建工作并没有按计划完成。与此同时,21号恰逢大雨天气,系统搭建和测还工作只能暂停。直到22号下午,我们的系统才开始可以正常进行,但尚且存在暂未解决的技术细节。在那个时候 留给我们转播团队的彩排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各岗位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相继上岗,完成本组的彩排工作。但因时间问题,在23号比赛开始之前我们并没有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流程彩排,甚至系统还没有完全调通,这也致使次日的转播工作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四、赛时转播

本次校运会转播的导播切换分四级进行,分别是径赛、跳高、跳远以及综合。其中,径赛的切换在传统的EFP系统上完成,涉及到五个讯道机外加两个无线图传机位,一共七个机位;跳高和跳远分别有两个机位,其画面切换在TVU的云端导播系统来完成;径赛+两个田赛项目的PGM,以及片头片尾和小片都接入到综合切换台当中,综合导播按照流程单进行画面切换。

其实赛前存在这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没有预想到的,但这个时候我一直在暗示自己一点要稳住,趁还有一晚上的时间,把该做的事情做好。4月22号晚上,我和沈郑跃选择留在运动康复楼138办公室(这也是我们的制作区),复盘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下午才确定的赛程信息修改转播的制作计划和串联单。陪我们一起留在现场熬夜的还有黄泽晗和周沁怡两位径赛导播,她们们需要赶在比赛之前梳理并径赛的切换流程,并手写出一份流程表,尽可能的保证次日画面切换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3号早上,制作团队的所有人员在比赛正式推流前两个小时到达英东田径场,为当天的转播工作做着最后的准备。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推流开播之前,我们仍有几大问题没有解决,比如直播垫片无法接入EVS主机,单边采访收声质量不佳,抖音的推流信号音频丢失、腾讯新闻直播间的推拉流。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第一竞赛单元的播出质量。第二竞赛单元是在晚上开始,因此我们拥有一下午的时间去解决上午直播的问题。在这里,真的要特别感谢一下亓鹏老师,TVU的孙老师以及沈郑跃同学,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寻找问题的最优解,并在夜场比赛开始前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有利保障了后面三个竞赛单元转播制作的正常进行。

23号下午我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完成次日下午4×100米接力项目三场比赛(播出时改为四场)的全流程彩排。这几场的比赛信号会给直接到CCTV5,也是本次转播的重头戏。24号下午,为保证播出质量,我们选择让转播经验更丰富的21级制作班的学长学姐负责切换和几个重要机位。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这四场4×100米接力比赛的公用信号制作。两天的转播工作实属不易,当完成最后一场比赛转播的那一刻,转播团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如释重负的喜悦和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就感。

五、赛后设备撤场与数据统计

转播虽然结束,但我们的工作尚未完成。我们需要将所有转播设备撤离英东田径场。大合影环节之后,大家按部就班的完成收线、各种设备归类及装箱的工作。设备撤场耗时耗力,在这里要非常感谢23级制作班的学弟学妹,在这场“硬仗”中他们坚持到了最后,耐心、认真、坚毅是对他们那天晚上高质量的注解。

比赛结束后,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完成我们的各项数据统计,因为这是对我们转播成果的具象化体现。接下来奉上数据:

新媒体:

抖音发布话题浏览量8500w+

全网原创短视频浏览量1600w+

相关话题最高冲到抖音北京热榜第二

相关原创素材被各大官媒二创转发

抖音直播观看数据:

4.23夜场观看人数:36.0w

4.24上午观看人数:98.9w

4.24下午观看人数:87.8w

总计:222.7w浏览量

快手直播观看数据:

总计:33.5w浏览量

腾讯新闻(昨天23号数据):

腾讯新闻端内覆盖70w+

平均消费时长21.38分钟

cell曝光破千万

央视频:

北体传媒2025年4月23日-24日共2天同步直播内容【北京体育大学第55届田径运动会暨中国田径大众达标校园系列赛】直播共3场。该直播得到了央视频推荐Tab(首页) feeds、直播Tab feeds推荐。

1、23日日场直播数据:4028

2、23夜场直播数据:6360

3、24日直播数据:13768

总计:2.4w+

微博:

阅读量9w+

观看量8w+

六、总结与反思

这是我第一次在赛事转播中担任总导演的职务,收货颇多,感触颇深。我一直用“低开高走”这个词来形容我们此次校运会转播,但客观来讲,这种级别的赛事转播并不允许我们的“慢热”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1、校运会转播之前,一定要尽早的确定系统方案和转播设备,这样才能根据需求更好的进行岗位划分和调配人员,与此同时,导演需要尽可能的去熟悉和了解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一定要多沟通、多交流。

2、制作countdown时,需要为系统的搭建测试和彩排预留出充裕的时间。最近两年的校运会转播,这些工作都或多或少的收到了天气状况的影响。为保证播出质量,我们需要在正式转播之前解决所有技术问题,并高质量的完成彩排,并做好相应预案。

3、关于岗前培训,除了要针对不同岗位进行技能上的培训之外,导演需要提前做好不同岗位、不同组别之间的沟通和配合。这一点我今年就做的不够好,以至于转播时不同岗位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配合默契度不够。

4、提前跟组委会建立有效联系,时刻了解赛事相关信息,并及时向大家同步,转播工作的有序推进离不开这些信息的支持。

5、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不可能心思缜密到每个细节都不疏漏。从前期准备到正式转播,一定要跟我们的各位老师多多沟通和交流,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在转播期间不管出现什么状况,总导演是最不能慌乱的那个人,静下心来,寻找解决方案。

7、重视校运会的新媒体传播。虽然我们也是从去年才开始在转播团队中单独建立新媒体组,但经过两年校运会的实践,我们发现校运会期间新媒体传播的声量是如此巨大。北体校运会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热度和关注度,我们需要利用好这一点,做好新媒体传播工作。

8、加强转播设备管理。每次转播我们涉及到的转播设备的种类多、数量大,因此需要做好对设备的集中管理,特别是赛时一些常用设备的收发和分配工作。

撰稿:王洛曦

排版:柳玉涵

指导老师:徐明明

Start a Discussion

For any information on this case or for any enquiries on the above products

We can help

See Similar Stories

TVU云制播为全球说唱巨星实现多点真人秀直播

传统的多机位远程制作方案在灵活性、成本控制和技术门槛方面都无法满足这次直播的需求。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评估,制作团队最终选择了TVU 的云制播解决方案。...

TVU云制播助力摩洛哥国家电视台Mawazine音乐节直播

Medi1TV经过多方对比测试,最终选择了TVU 的云制播解决方案。该方案的核心包括One全能型背包和TVU producer云导播平台,两者的结合应用为大型活动直播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TVU云制播实现北京体育大学第55届田径运动会高品质直播

基于之前的成功合作经验,主办方再次选择与TVU 携手,采用了一套灵活高效的云制播解决方案,高质量完成了本次运动会的各项直播任务。...

36973ssssssssssss